兒童鎮靜前說明事項—廖健強醫師

親愛的家長:
感謝您選擇本團隊為孩子提供專業的牙科鎮靜麻醉!

以下將說明兒童鎮靜的

   • 流程

   • 風險

   • 結束後可能出現症狀

本資料閱讀時間大約5分鐘,讓您可以更安心陪伴孩子完成療程。


鎮靜是什麼

簡單來說,鎮靜是指透過藥物達到身心放鬆、意識模糊、對疼痛不敏感的狀態

   • 在醫學上的描述,兒童鎮靜麻醉使用全身性的鎮靜藥與局部麻醉藥達成

   • 目標狀態,是小朋友對治療的刺激不起反應、維持自主呼吸,且不記得治療過程

   • 鎮靜與正常睡眠差異很大,所以不宜稱做「舒眠」


兒童鎮靜流程

一、口服鎮靜藥打靜脈軟針

   • 麻醉醫師與小朋友簡單互動,同時再次進行麻醉前評估與安全確認

   • 引導小朋友喝有鎮靜藥的養樂多,約15分鐘昏昏欲睡後,較能配合打針

   • 打針過程中,小朋友會有些反應,但不會留下印象,家長只需要輕聲說話、安撫小朋友
 

二、開始鎮靜及牙科治療

   • 打好針,麻醉團隊進行安全性處置與注射鎮靜藥,約60秒內小朋友就會進到中重度鎮靜的狀態

   • 確認達到合適深度後,牙醫師開始治療,麻醉醫師會儘快在適當時機向家長說明現況

   • 鎮靜過程由麻醉醫師麻醉護理師共同照顧小朋友

三、鎮靜結束及甦醒

   • 治療結束,停止藥物注射

   • 約15 - 30分鐘後,小朋友對呼喚或輕拍有反應時,會讓家長陪伴甦醒過程,同時增進小朋友的安全感

   • 麻醉醫師依據小朋友的恢復狀況,告知家長可以離開診所的時間,通常是離開診間後15 - 30分鐘

*麻醉醫師會依照小朋友的身心情況、治療項目等擬定最終的治療計劃

#常見疑問
一、小朋友喝完藥還是很抗拒打針怎麼辦?

   • 約5%的小朋友可能喝藥後效果不佳,麻醉醫師會建議讓小朋友接受肌肉注射鎮靜藥,放鬆後再打靜脈針

   • 這個做法可以提高小朋友的配合度和打針的成功率,同時減少小朋友打針的不適和留下記憶的機率

二、鎮靜過程有哪些安全性處置?

   • 生理監測:
心電圖、血氧飽和度、血壓、吐氣二氧化碳濃度、呼吸音、腦波分析(BIS麻醉深度監測)

   • 呼吸道處置(維持呼吸順暢):
最佳化頭頸部姿勢擺位、鼻咽導管(鼻孔至舌根的細管)、氧氣治療、防水橡皮帳、口腔吸水紗布等



兒童鎮靜風險
一般而言,專業的麻醉團隊於合適的照護環境中對健康、無重大疾病的小朋友執行牙科鎮靜,是相當安全的

當然,所有醫療處置均有風險,以下簡述三種常見或重大的鎮靜不良反應

呼吸道阻塞

   • 如同熟睡時容易打呼,小朋友在鎮靜狀態下也常發生呼吸不順的情形

   • 因此,所有接受鎮靜治療的小朋友都會接受常規的呼吸道處置,同時監測呼吸狀態以早期發現阻塞的情況並立即治療

嗆咳

   • 鎮靜狀態下,偶因口水或牙科治療沖洗的水刺激喉嚨甚至氣管,或是發生極少見的嘔吐狀況,導致嗆咳

   • 預防措施包含遵守鎮靜前禁食、防水橡皮帳,以及抽吸口內液體等

   • 一旦麻醉醫師懷疑或發覺嗆咳,也會立即評估狀況,並給予必要的處置

全身性過敏反應

   • 小朋友若有藥物或其他過敏,請家長務必告知醫療團隊,麻醉醫師於鎮靜前也會再次詢問確認

   • 統計資料顯示,兒童鎮靜使用的藥物極少造成過敏

   • 鎮靜過程中若發生罕見的全身性過敏反應,麻醉團隊有能力早期辨認、進行緊急處置,以及必要時協助轉送醫院


鎮靜後可能出現情況

依據舒美麻醉團隊的照護經驗,這些狀況均少見或極輕微

以下症狀為文獻中記載的可能情況,發生的機率因地域民眾體質以及照護品質而有不同

延遲甦醒

   少數小朋友因體質因素,對鎮靜藥物較敏感或代謝較慢,治療結束一小時後仍對相當刺激無反應

   • 若有此情況,麻醉醫師將依據專業判斷,留在診所持續觀察小朋友,或是協助轉送醫院接受進一步評估

術後譫妄

   • 某些小朋友在鎮靜藥物逐漸失效時會出現鬧脾氣或是呆滯不理人狀況,家長只需耐心安撫、注意安全

   • 90%有相關症狀的小朋友,一小時內會大幅改善或完全恢復

噁心嘔吐

   本團隊使用全靜脈麻醉方式進行鎮靜,且常規給予預防性藥物,發生噁心嘔吐的機會小於10%

   • 若有發生,家長需注意不讓嘔吐物造成嗆咳,以及後續食慾恢復情形;有疑慮時盡快聯繫麻醉團隊或診所

感謝您耐心閱讀。

有任何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繫!